2015年9月1日 星期二

題目:中藥感冒藥與西藥感冒藥有何不同?



201591 10:14 UTC+08
林燦城醫師-恩加(中西醫)診所新增了 4 張相片 — 在站前恩加中醫診所。
題目:中藥感冒藥與西藥感冒藥有何不同? 
    有位我的患者在臉書上問我:「林醫師,請問您開的藥不也是中藥的感冒藥嗎?」 我猜她的意思是:「既然您說(西藥)感冒藥無效,為何您也是在開(中藥)感冒藥?不也是一樣嗎?」 答案是:「當然不一樣!」 不只是很多民眾有這個疑問,連專業醫師也常常搞不清楚,在此我就來說明白。 先以「希普利敏(抗組織胺)」為例,說明為何西藥感冒藥無效。 前天(2015/8/30)說了,感冒時「打噴嚏、流鼻涕、鼻塞、生痰、咳嗽、發燒……」都是身體的自救反應,要完成這些反應,身體必須透過很多步驟與環節,其中有一個環節是透過「組織胺」當「傳令兵」來傳達中樞的命令的。完成(建設)一個生理機能是很複雜、很細緻的,但要破壞(抑制)它,卻只要破壞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就行。希普利敏(抗組織胺)就是擔任破壞「組織胺的傳達自救命令訊息」的這一環節(所以才稱之抗組織胺),只要這一訊息無法傳遞下去,自救反應就會停止。 其他很多西藥都是這個原理,例如白三烯抑制劑(欣流),是抑制傳遞自救訊息的白三烯,氣管擴張劑是抑制交感神經興奮,類固醇更是「對身體自救反應進行全面性的抑制」……。有時候為了急救,不得不使用這種抑制藥,但是「抑制藥」濫用在「治感冒」上,絕對是違反身體自救的本意。 至於中藥為何與西藥不同? 中醫治病有二個特色:「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」,中醫注重「天人合一」,認為「人體是小宇宙,自然界是大宇宙,二者相呼應」,中醫觀察自然現象,運用於人體治病,講求「天人合一」,治則是「寒者熱之,熱者寒之」,與西醫西藥的「對抗療法」,基本觀念完全不同。 以感冒為例,辨證若是風寒,就用「麻黃、桂枝、生薑、紫蘇……」等熱藥來祛寒;若是風熱,就用「銀花、連翹、桑葉、薄荷……」等涼藥來清熱。細微機轉我們暫不討論,但是大家想想,「當身體覺得冷了,去烤火、蓋棉被後就覺得舒服;身體覺得熱了,去吹吹風,沖冷水就覺得舒服」,這是很自然的生理反應,也算是在自救。中醫就是這樣「寒證用熱藥,熱證用寒藥」,適時提供身體當時的需要,協助度過難關,順其性、養其真、天人合一。 哪一個有效?在我的診所裡我是看到成果的。長期用西藥治感冒的小朋友,幾乎是「天天都在生病」,到我這邊來,改用「順其性、養其真,天人合一」的中醫方法治療,一個個都變得健康,很少感冒。 九月馬上開學,又可以見證成果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