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9月8日 星期二

題目:治療鼻塞,要懂得肺與大腸相表里



201598 23:46 UTC+08
林燦城醫師-恩加(中西醫)診所新增了 5 張相片 — 在站前恩加中醫診所。
題目:治療鼻塞,要懂得肺與大腸相表里 
 9/2由三重來的2歲小妹妹(甜甜),今天(2015/9/8)第三次回診,媽媽很高興的說「效果非常好!睡覺時嘴巴閉起來了,我用二隻手指放在她的鼻孔前,二個鼻孔都是通的呢。」一週前,媽媽說她「睡覺會打呼,張嘴呼吸,睡不安穩」,非常的困擾。 媽媽說8/6她去附近一家診所,開了二瓶西藥水(另外還有藥粉),無效。8/19又去台大醫院的「過敏氣喘專科」看,台大開了2瓶口服抗組織胺(PEACECETIRIZINE)2瓶鼻噴劑(SINDECONNASONEX),還是無效。其中PEACECETIRIZINE和先前診所開的是一模一樣。 西醫治鼻塞,採用抑制性的療法,只有看到鼻子,拼命的用「解鼻充血劑、抗組織胺、類固醇……」,就是想「掰開」鼻孔,卻從沒想過「鼻塞,問題不在鼻子上,是在內臟」。用個簡單的比喻:「是內臟怕冷,不是鼻子怕冷,是怕冷的內臟“下令”鼻子關門、管制空氣流量的」。解決問題,要從源頭、就是內臟下手。 中醫認為肺開竅於鼻,而肺與大腸相表里,肺竅()不通,大腸也會不通;同樣的,大腸不通,肺竅()也容易塞住。所以,過敏性鼻炎的小孩常常鼻塞,就常常會便秘,肚子會鼓鼓的,扣診(Percussion)檢查時,會有敲鼓聲(Tympanic)。只要鼻子通了,便秘就會解決;反之,大腸(大便)通了,也會加速鼻子通暢。這次我就是在宣肺解表的藥中,加上「枳殼、木香、通草,……」來鼓動大腸,並用桔梗、丹參來升提活血,促使身體的氣血上下循環。氣機一通暢,鼻塞的問題很快就解決。 先採用西醫的「通鼻、洗鼻」通上竅,再用「理氣、行氣」的中藥來通下竅,使「清陽出上竅,濁陰出下竅」,上下交通,鼻子通,大便也通。 中醫「肺與大腸相表里」的理論,我在臨床上再度獲得印證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