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9月28日 星期一

題目:治療中耳炎,有更好的方法可行,又何必抱殘守缺?



2015928 15:42 UTC+08
林燦城醫師-恩加(中西醫)診所新增了 13 張相片 — 在站前恩加中醫診所。
題目:治療中耳炎,有更好的方法可行,又何必抱殘守缺? 
中耳炎可以分成急性中耳炎(Acute Otitis Media-AOM)與積液性中耳炎(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)二種。中耳炎在小孩的發生率與盛行率都遠高於成人,因為小孩的耳咽管較為水平、免疫力也較差,尤其那些容易感冒、鼻炎的小孩,鼻腔部位經常處於「氾濫成災」狀態的,更是時時會復發中耳炎。 急性中耳炎是急性發炎,最常見原因可能是「鼻涕經由耳咽管倒流入中耳腔」,患兒()會疼痛、耳鏡檢查可見耳膜紅腫、中耳腔積水……等急性發炎症狀,多數合併有細菌感染,所以使用抗生素會有效。 另外有一種中耳炎是「積液性中耳炎」Otitis Media with Effsion(OME),顧名思義,這種中耳炎的中耳腔內已經有滲出液了,滲出液比較稀的是漿液性(Serous),比較稠的是黏液性(Mucinous),黏稠到像強力膠一樣的叫Glue ear(黏膠耳),前天我在FBPO的影片,前半段就是Glue ear抽積液的情形。 OME通常不會痛,OME可能因急性中耳炎AOM治療不完全轉變而來,但有些OME並無前驅性的AOM,卻還是發生了。因為OME不會痛,常常會被忽略。 OME的小孩常常是因聽不到大人說話,或是看電視靠得很近而被注意到,例行健康檢查時,用耳鏡也可意外發現。診斷出OME後,一般會先採內科方法治療3個月,若無效,才會考慮裝置耳通氣導管(Grommet),前幾天POFB影片的後半段就是Grommet的裝置過程,Grommet須放置一年,期間耳朵不能進水。 治療中耳炎(AOMOME),台灣的醫師習慣用抗生素、搭配抗組織胺(Antihistamine)、解鼻充血劑(Decongestants),但國外的研究已知道這些內服藥對OME幾乎都無效,甚至會有副作用。NHS(英國最大的健康網站) http://www.nhs.uk/Conditions/Glue-ear/Pages/Treatment.aspx 三個月期限到,會好的其實是「本來有一半,會自癒」的,不是吃這些藥的功效;不好的,就去裝Grommet。 會發生中耳炎,有其會發生的內環境因素,耳咽管功能不良(防守不住)、常感冒(鼻腔氾濫成災),免疫力不好(邪之所湊、其氣必虛)……等都是致病因素(Predisposing factors),要治癒中耳炎,而且不再復發,就要從這些因素下手。我最近處理幾個OME,用中西醫結合模式,西醫ENT器械的通鼻、中藥洗鼻、外用及內服中藥,採托里消毒(托中耳之積液)方式,成效幾近百分之百。 這個陳小弟弟(310個月)OME患者,八月底來診,9/1的耳鏡檢查,可見中耳積滿滿的膿,推得耳膜都往外鼓起,完全看不到中耳內的結構,9/8耳鏡檢查,積液內已出現些微氣泡,表示已有氣體經耳咽管進入中耳,9/11時有更清楚的氣泡出現,9/18已清楚看見中耳聽小骨等器官,到9/22則幾乎已痊癒。治療的方向就是要使積液經由耳咽管流出,並且改善內環境,防止復發。 歐美醫師的處理OME的方式是「等」,等三個月,「有一半自己會好」,另一半不會好的,就來裝耳導水管(Grommet)。 醫學並非一成不變的,國外沒方法,不代表就沒方法。「言不可治者,未得其術也」,如果有更好的方法,就不一定要抱殘守缺,老是跟著歐美醫師的屁股走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