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1月6日 星期四

藥到「症」除、藥到「病」除、還是藥到「命」除?



林燦城醫師-站前恩加中西醫診所 520
藥到「症」除、藥到「病」除、還是藥到「命」除?
前天(2014/5/18)在某個醫學會的研習,聽到一個令我難過的「傳言」,情感上,我希望這不是真的。
由於健保給付的「數人頭」制度,逼得現在的開業醫師為了生存,不得不使出「殺手鐧」:病人一進門,3包藥內要搞定,「不燒、不咳、不鼻塞、不流鼻涕、不喘、不痛……」才能出門,也就是要讓病患的症狀在服用3包藥內或打一針後就消失,這一針從VorenSolucortefMediconVenaCefa包山包海,就是要把症狀搞定,否則,病人就找別的醫師去了,
天啊!這種「開業術」,不就是40年前,鄉下密醫的賺錢模式嗎?
身體生病,表示「失衡」了,身體為了自救或矯正回來,一定會有反應,這種自救的表現就是症狀。所以「打噴嚏、流鼻水、鼻塞、咳嗽、甚至發燒、疼痛」都是救命機制的「症」,是不能隨便去壓制的。
醫師的主要任務並不是去處理這些「症」,好的醫師是要能區別這些「症」的背後有無潛伏著更大的危險而去預防。
「症」是身體在自救的反應,抑制它不但無益,反而常常會遭致更大的危險。
民眾對這些專業的知識並不太懂,快速的「藥到症除」,不代表「藥到病除」,長久抑制症狀,身體免疫力反而會變差,更危險的是,有時候還可能「藥到命除」。但這樣的處理模式,多數民眾誤以為是「病好了」,對這種醫師,「民眾買單,健保局也買單」,結果卻淘汰掉那些「堅持正確醫療」的醫師。
這幾天,我有二個6歲左右的小病人,同一天都發高燒,一位堅信我的中西醫結合治療,不吃退燒藥,期間甚至曾飆到40度,但四天(家長說三天)後已康復,我相信她的免疫力會更好。另一個則自行去吃退燒藥,第二天燒退,但口腔內的咽峽炎疱疹卻變得非常嚴重,我甚至懷疑,他所吃的「退燒藥」裡是否還添加了不該有的「抑制免疫力」成分。三天後,小孩嘴巴都張不開來了,才來求助於我,我只能盡力而為,到現在(2014/5/19)他還是不能吞嚥、不能喝水,只能靠打點滴維持營養。
要知道,生病時的「症」,是身體的必然反應,而且往往是救命機制,是不能隨便壓抑的。用西藥「治症」雖然快速,但往往只能緩解不適,對康復並無幫助,不能當常規使用,更不可以濫用啊!
— 在站前恩加中醫診所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