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6月28日 22:30 UTC+08
林燦城醫師-恩加(中西醫)診所新增了 10
張相片 — 在站前恩加中醫診所。
題目:運用通鼻子引流合併「塞鼻引涕」古方,治療「分泌性中耳炎」
四歲多的中耳炎患者小千千,昨(2015/6/27)再度回診,情況相當良好,耳鏡下右耳幾近痊癒,左耳也只剩少許積水(圖9、10)。 小千千於三個月前(3/27)因中耳炎而來求診,耳鏡檢查,兩邊中耳充滿分泌液,中耳內的結構幾乎完全看不見(圖1、2),算是(急性)分泌性中耳炎。 當時我告訴家長,治療分泌性中耳炎最佳的方式是從鼻腔「通鼻子引流」,將中耳積液經由耳咽管流出來。但因小千千非常懼怕通鼻子,前二個月做得不盡徹底,所以效果並不顯著。4/25、5/23的耳鏡檢查,顯示兩耳積液仍舊嚴重 (圖3、4、5、6)。 期間,家長去看過二次耳鼻喉科,醫師都建議應該要做手術,裝上耳通氣管,但家長卻遲遲不願接受。 5月底,終於家長接受了我的建議「積極通鼻子、洗鼻子引流」,同時內服「托膿外出」中藥方,重用氣藥黃耆,再加上朱丹溪「中藥塞鼻引涕」的秘方,居然效果神速,於6/13回診時,耳鏡檢查,左耳幾乎痊癒,右耳的積液也開始鬆動,出現氣泡狀(圖7、8),今天(6/27)再度回診,右耳的積液已完全消退,反倒是左耳還略有積水(圖9、10),總體算來是快痊癒了,不用再擔心必須動手術。
從3/27初診到昨天6/27,除施行上述方法治療外,我沒有用過任何一顆西藥(包括抗生素)。 很多醫師治療中耳炎,習慣只依賴給藥「抗生素、類固醇、抗組織氨……」,但畢竟病灶的生態環境若沒有回復,仍會時常反覆發作,常常難逃手術、裝上耳通氣管的命運。
西醫外科治病,「引流」一直是很重要的。不管有沒有感染,引流都可以協助病灶回復到原始環境,只要在原始環境中,身體就能發揮自癒功能,並非一定要靠抗生素。 我的診所治療相關的疾病,從感冒、過敏性鼻炎、鼻竇炎、氣喘、中耳炎到耳咽管功能不良……,處理的中心原則就是「通鼻子引流」,之所以能成效良好,說穿了就是「協助身體歸零」,還給身體一個原始的生態環境。
當然後續的使用中藥「補虛瀉實」促進身體修護,也是功不可沒,這一部分很難,老實說,我還在摸索學習,但診所運用這種「中西醫結合」的模式治療病人,已經治癒了許多「先前到處求診無效」的患者。
此番治癒小千千的分泌性中耳炎,使我更加堅信,治病必須堅守「尊重自然,尊重生命」的道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