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0月4日 星期日

題目:冷者溫之、寒者熱之,陰者陽之



2015104 11:21 UTC+08
林燦城醫師-恩加(中西醫)診所新增了 5 張相片 — 在站前恩加中醫診所。
題目:冷者溫之、寒者熱之,陰者陽之 
入秋冬之後,很多人開始容易感冒。秋冬的感冒多數是受了風寒,盡管西醫教科書說感冒是受到病毒(90%)或病菌(10%)所侵,但別忘了傳染病的三要素「病原(agent)、宿主抵抗力(host)、環境(environment)」,沒有抵抗力下降的前置因素(predisposing factor),病原也不能入侵。黃帝內經說「正氣存內,邪不可干,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」。因為受了風寒,尤其是大汗後,毛孔腠理大開,卻吹涼風、冷氣、吃冰品,使體內的協調失衡,讓感冒的病菌、病毒有機可乘,才會感冒的。 而感冒時身體的第一防禦動作就是「打噴嚏」,打噴嚏可以驅出寒邪(趕走病毒),若還不效,就會開始流鼻水()、鼻塞、生痰、咳嗽、發燒……,這些都是防禦動作,但是很多人會採用抑制這些防禦的藥(例如西藥的抗組織氨、鎮咳藥、退燒藥)來消滅這些防禦動作,很快症狀消失,但是卻妨礙了身體的自救,說起來算是在「掩耳盜鈴」。 秋冬季感冒了,經常是因「受風寒」,此時體內有寒氣,寒氣給了感冒病毒、病菌孳生與攻擊的機會,所以,治療的目標就是要改變這種「風寒的狀況」。 「冷者溫之、寒者熱之、陰者陽之」,這是基本原則。寒屬於陰邪,要用陽氣來對付它。所以受寒初期可以找點姜、棗再加些荊芥、薄荷(草藥或中藥店有得買)。先煮薑、棗,再將荊芥、薄荷後下。利用薑、棗的溫熱性調和營衛中焦,荊芥、薄荷的發散性開汗孔,發汗解表。薑、棗可以補里氣、溫中焦,荊芥、薄荷可以開表氣、解閉鬱。 你也可以吹吹熱風機,泡腳熱水發汗,這些都是「寒者熱之」的道理。 下次如果醫師診斷是感冒了,別急著吃抗組織氨、鎮咳藥、退燒藥,這些都是壓抑身體抵抗(自救)的藥,你可以先用「冷者溫之、寒者熱之,陰者陽之」的方法,初期先用「薑、棗、荊芥、薄荷」發汗看看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