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6月12日 星期一

頭痛中西醫治療的不同



題目:頭痛中西醫治療的不同
今天(2017/6/11)在黃庭醫學會上課「八綱脈學」。
中醫常常自稱「整體論」、「辨證論治」是中醫的精華,就是說「治病要求本」,不能只是處裡身體的表象,這些表象經常是身體的自救機制,去處理壓制會耽誤了身體的自救,往往反而有害。
以頭痛為例,頭痛不該只用普拿疼、Voren來止痛,也不該只會用川芎茶調散。頭痛應該找出原因,就是治病必須求本,從根本去治療。應該將身體往陰陽平衡方向調整,「以平為期」,陰陽平衡就能啟動身體的自癒力。
如何才知道病的根本在哪裡?脈象的不同就是其中的一個「櫥窗」。
外感引起的頭痛,風寒的脈象是「浮緊」,要用川芎茶調散;風熱引起的,脈象浮數,要用芎芷石膏湯;風濕引起的,脈象浮濡,要用羌活勝濕湯。
內傷也會引起頭痛,肝陽上亢引起的,脈弦有力,要用天麻鉤藤飲;腎虛引起的,尺脈細小,要用大補元煎;氣虛引起的,右脈無力,要用補陽還五湯;血虛引起的,左脈細小,要用四物湯;痰濁引起的,脈滑,要用半夏天麻白朮湯;瘀血引起的,脈細澀,要用通竅活血湯。
當然除了脈象以外,還可以參考舌象、面象……,身體有很多這樣的「櫥窗」可以參考,有諸內必形諸外,多收集資料,診斷就越接近真實情形。既使是脈象,也還需要比較左右手、寸關尺、總按與獨異,……
中醫常會批評西醫只會止痛,只治標不知治本。但是如果中醫治頭痛也都只會用川芎茶調散,那麼就與西醫沒差別了,而且川芎茶調散的止痛效果還比不上西藥普拿疼與VOREN呢。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