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8月16日 星期六

中藥治療便祕



2014816 14:15 UTC+08
題目:「中醫、西醫」誰才是「經驗醫學」
很多人認為中醫雖然有用,但卻只是「經驗醫學」,我也聽過中醫師公會的大老在演講時脫口而出「中醫雖是經驗醫學,………」。 我的認知裡,中醫可不是經驗醫學,它的理論甚至比西醫還扎實。 就舉為例來說吧。 西醫治便祕能用到的藥不外乎:氧化鎂MgO、開塞露(Senoside)DucolaxNormalcol、甘油球……,說理論嗎!頂多就是「想辦法刺激腸蠕動」。 可是,治便祕,有那麼簡單嗎?那為何吃西藥,拉肚子時會很不舒服,而且吃久了就會麻痺、失效了。 中醫治便祕,可就科學多了。 中醫對便祕有很細膩的分類: 有虛證便秘,有實證便秘,有氣虛便秘,有血虛便秘,有津虧便秘,有氣陰兩虛便秘,有火熱便秘,有食積便秘,有氣滯便秘,……。 有人說中藥的大黃、番瀉葉可以治便祕,很好用。但是用久了大黃、番瀉葉,還是與西藥一樣會無效。 為何如此?因為你是用西醫的理論在用大黃、番瀉葉,西醫的理論是「膚淺的」。缺乏中醫理論指導,即使是天然植物藥,也難發揮功效。 在中醫理論指導下,完全不同。 津虧的要用增液湯(玄參、麥冬、生地),氣虛的要用黃耆湯(黃耆、麻仁、陳皮、蜂蜜),血虛的要用加味四物湯(四物湯加菊花、黃芩、甘草、蔓荊子),火熱的要用大承氣湯(大黃、芒硝、厚朴、枳實),氣滯的要用六磨飲子(沉香、檳榔、枳實、木香、烏藥、大黃),氣火相間的要用麻子仁丸(大黃、厚朴、枳實、麻子仁、杏仁、白芍),腎虛的要用濟川煎(肉蓯蓉、澤瀉、牛膝、枳殼、升麻、當歸)。並非便祕一律都是「小承氣湯」。 至於,怎麼知道是「實證」、「虛證」、「氣虛」、「血虛」、「氣滯」、……,這就牽涉到另一層次的中醫理論「辨證論治」,要透過「望聞問切」收集資料、綜合分析,才能辨證,每個層次都有理論指導,這不是科學?甚麼才是科學? 若是便祕去看西醫,開出來的藥千篇一律是「MgO, Ducolax, primperan」,藥的出現完全照機率排。好的中醫,辨證正確,開出來的藥方,或是補虛、或是瀉實、或是滋陰、或是潤燥、或是祛濕、或是清火,……。總之,就是當時最切合你身體之所需。 方劑「增液湯」,顧名思義,是增液行舟。大腸乾乾的,沒水,當然便祕,想辦法增加水分,大便就出來了,水旱擱淺,水漲船高,船才開得動。中醫理論,不但科學,還意境深遠呢。 所以,不要再錯認中醫是「經驗醫學」,中醫師們也不要妄自菲薄,將「經驗醫學」拿來對號入座。





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